第142章 聪明的学长-《斗舞让我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天南海北地到处飞,通常上午还在南方城市跳的冒油,下午就到了冰天雪地的祖国最北方。

    节奏非常地快,一口气都歇不了,忙成了陀螺。

    八天的时间他们飞完了祖国的大江南北,完成全部舞蹈部分的拍摄。

    接着又密集拍摄两天,补齐台词部分的内容。

    一共十天,再回到京城恍如隔世。

    邓晓丹黑着眼圈说:“我以后再不说拍戏简单了,真是高体力活啊。”

    不过拍完这些,盛耀的部分也基本拍完,剩下就等着后期补一些镜头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而三月中旬开始,《街舞哇酷》也进入海选阶段,将会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发出“招募令”,进入为期二十天的海选。

    不过这就没杜烨什么事了。

    他踏踏实实地恢复训练,顺便抽空将第三家分店开起来,为此还飞回家两次。

    幸好家里的机场终于修好,恢复通航。

    老家的分店暂时还没有营业,因为老师还没有到位。

    杜烨正愁着呢,江才就给他打了个电话,邀请他回去担任市街舞比赛的裁判。

    江才说:“因为你的原因,咱们市里最近喜欢街舞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也出现了不少街舞培训机构。但我们了解之后发现水平堪忧,我们还是希望你的工作室能够更快地投入运营。”

    杜烨倒是想啊,可老师找不到,他有什么办法。

    江才听完杜烨的话,顿时笑道:“这就巧了,我们市体育局正计划举办一次全市第一届街舞大赛,怎么样,要不要回来当个裁判,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才啊?”

    杜烨一听就懂了。

    人民单位急人民之所愁,急人民之所想,已经提前帮他想到了解决办法。

    那还有什么不能去的?

    必须去啊!

    杜烨答应下来,四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,第三次飞回家。

    周五晚上落地,在家里住一晚上,第二天到达市中心广场,这里早就已经架好了舞台,摆上座椅,选手和家属早早到达,热身、化妆、签到。

    比赛现场的气氛让杜烨精神一震,神清气爽。

    杜烨出现的很低调,从计程车上下来,荷叶帽压得很低,一路走到dj台边上,拍了拍工作人员的肩膀。

    对方看他一眼没认出来,看他年纪以为是来参加比赛的选手,指着签到处说:“那边。”

    杜烨说:“我是杜烨,我现在要去哪里?”

    这人愣了一下,急忙起身,伸出手的时候还在裤子上擦了一下,然后才握上杜烨的手说:“你好你好,刚刚没认出来,不好意思,呵呵,可算是看见真人了。您来的有点早,领导还要去办公室一趟,晚点一个车过来,要不你在我这里坐一会?”

    杜烨只能点头。

    就这样和工作人员聊天,一边等着,时间很快到了。

    领导和其他裁判也纷纷到场,江才找到杜烨将他领到最前排的裁判席坐下,并且介绍了另外两名裁判。

    一个裁判很年轻,二十五岁左右,额前还挑染了两撮黄毛,名叫谢东,是从省里请过来的。

    据说在省里跳街舞很有名,还拿过全国冠军,也参加过国家集训队的第一批训练,要不是年龄偏大了一点,也会是一名国家队员。

    现在和人合伙开了一个街舞工作室,有教导年少孩子的丰富经验。

    另外一个裁判是个中年人,打扮的规规矩矩,名叫冯敬,是省街舞队的教练。

    鉴于华国的街舞国家培训机构都是才起步不久,这位教练原本应该是一名街舞圈的“og”,之后被招安,成了编制内的一员。

    这几年过去,对街舞的基层培训经验也很丰富。

    后来江才说:“咱们市里没人才啊,只能去省里找,比赛要是有什么出色的人才,转眼就要被挖走,这也是我们希望你回来的原因。

    只有将人才留在市里,才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啊。”

    杜烨明白了。

    市里找他回来,是让他和这两人抢人才。

    对方显然也知道杜烨出现在这里的主要原因,两人态度各异。

    冯敬对杜烨很热情,谢东却有点皮笑肉不笑。

    这也是公家和私人的态度。

    在个人利益上受到损伤,别说杜烨只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名人,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!

    比赛开始,选手登场。

    分为少儿组和成年组。

    舞种分为breaking、popping、locking和hip-hop。

    少儿组报名breaking的人数最多,locking最少。

    成年组报名popping的人数最多,breaking最少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。

    breaking跳起来最炫酷,少年人都会在第一眼看上breaking,再加上孩子身体轻,完成地板动作的难度低一点,所以未成年跳这个舞的比较多。

    但是当年纪大了之后,发现跳breaking吃不了饭,又累还容易受伤后,运动量降低,就开始跳最省力的popping。

    比赛采取斗舞的方式,1v1,胜利者晋级下一轮,直至决赛,决出前三名。

    裁判三人,用古老方式做手势来决定胜利者。

    其实看这种市一级的比赛非常枯燥,水平实在太低了,冯敬和谢东都偷偷打过哈欠,就只有杜烨看的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大概因为他一直都是运动员的原因吧。

    对自己担任裁判的感觉很新鲜,同时还能够从他们的比赛中联想到自己身上,有着很强烈的代入感。

    从初赛到复赛,再到半决赛,直至决赛。

    四个小时转眼就过去。

    最终所有项目的冠亚季军全部诞生,杜烨也发现了一些不错的人才。

    因为他的目标是招募老师,因而范围都在成年组。

    可以说进入前四强的选手都是他的目标。

    其中的三个冠军都是他接洽的目标。

    杜烨不是一个善谈的人,比赛结束后,他开门见山地拦下一个人邀请他加入舞迹。

    这位breaking的冠军看见杜烨很兴奋,但面对这个邀请却一脸为难。

    这时身后传来一个人的笑声,杜烨回头看见谢东放声说道:“不好意思,他是我们新舞蹈培养的专业老师,还有locking和popping的冠军也是我们新舞蹈的学员,他们恐怕不能和你走了。”

    杜烨蹙眉:“你们的就你们的,叫这么大声,我又没聋,搁我这儿炫耀什么呢。”

    谢东是对杜烨不熟,他要是熟了就不会这么说。

    杜烨的直脾气专治各种阴阳怪气。

    杜烨噎完谢东,将人一把拨开,走出两步有转头回来,吓了做怪脸的谢东一跳。

    杜烨说:“hip-hop的刘洋是你家的不?”

    谢东下意识摇头。

    杜烨深深看他一眼,说:“幸好不是,不然我就申请重赛。”

    谢东的脸涨红,气的要命。

    等杜烨走远了,最后酸唧唧地说了一句:“拿个世界冠军看把你牛的。”

    杜烨是没在。

    不然得说:“不好意思,就是这么牛,华国第一人。”

    杜烨找到刘洋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,资料上显示今年二十一岁,是d省舞蹈学校的现代流行舞系,大四的学生。

    也是杜烨的师兄。

    杜烨在舞蹈学校就读的时间很短,对学校里的学生不熟,但刘洋显然认识他。

    没等靠近,刘洋的目光就落在他身上,期待激动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杜烨走到他面前,没等说话,对方先递出手,说:“杜烨,咱们是校友,老师一直都很想念你,偶尔上课都会提到你,什么时候回学校看看啊?”

    杜烨握上他的手,简单寒暄了两句,开门见山地问:“你也是d市人吗?”

    刘洋点头:“是的,我是西区的。”

    杜烨说:“毕业打算回家吗?”

    刘洋沉吟两秒说:“还是要看工作。”

    杜烨说:“如果我有工作,你会回来市里发展吗?”

    刘洋听的眼睛一亮,激动说道:“我可以加入fivelong?”

    杜烨说:“不是,只是舞迹工作室。”

    刘洋脸上有点失望,但很快又笑了起来:“我听说舞迹要在咱们市里开分店,你希望我来当老师?能说下工资待遇吗?”

    杜烨点头,将龙蕾和蓝卿联手制定的工作待遇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刘洋眼珠子一直滴溜溜地转,感觉上是个很聪明的家伙。

    然后他说:“需要现在做决定吗?可以给我一天的时间考虑吗?”

    杜烨自然点头。

    并且说道:“决定好,下个礼拜就要出发去京城参加培训,尽快告诉我。”

    说完杜烨和刘洋互加了微信好友。

    刘洋收下手机,高兴地正要说话,就看见杜烨的目光已经转开,落在其他人身上。

    刘阳说:“你还要招其他人?”

    杜烨点头,解释:“工作室需要最少三个舞蹈老师。”

    刘洋问:“你打算找几个,有淘汰名额吗?”

    杜烨说:“当然,自己跳的好不代表能当老师,就比如我就从不教人。”

    刘洋呵呵笑着说是。

    这边杜烨继续联系人,留了不少电话,但当场答应下来的竟然一个都没有。

    成年组大多都参加了工作,跳舞真的就只是兴趣爱好,让他们放弃现在的工作需要很大的决心。

    更何况杜烨说话直,明言就算辞职你也未必就一定可以选上,人家一听自然是顾虑重重。

    这时颁奖典礼也结束了,大家伙就要散了,杜烨这次回来的目的完全没达成,心情有点郁闷。

    江才找过来邀请他去吃午饭,简单地聚个餐。

    杜烨一摸肚子,得了,还是先吃饭吧。

    到了路边等车,车还没来,谢东突然凑过来,笑的幸灾乐祸,说:“人招的怎么样啊?不好招吧?d市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,今天来参赛的大多都是在省里学的街舞。

    说起来还得谢谢你,让街舞发展起来,c市里一天最多开了四家街舞工作室,人才空缺大着呢。

    能在省里发展,谁会来d市啊。”

    冯敬在旁边点头,说:“过去一年真是我见过街舞发展最蓬勃的一年。”

    谢东一听有人搭腔,马上来劲说道:“我们工作室也趁机连开了三家,下一步目标就是个地市级。”

    冯敬说:“那你们公司发展的不错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