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一时稚气-《长乐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邑中依照此律,分发富户富田。

    每户人丁不定,四至十数人不等,取少按五人算,高宝德的六百户汤沐邑,有三千丁口。

    其实不止,此仅为保守估计。

    因而但是信都一县,便有数千亩田产并不奇怪。

    高殷心中估量,暗自说服自己合理。

    只是今日,令高殷感到颇惊奇的是,他才知田亩的概念之大。

    一亩很大。

    三千户很多。

    宝儿很富有。

    高殷得出结论,心中酸酸。

    因高殷性情崇尚汉学,对太子傅、国子师们教习的“治国之道,富民为始;富民之要,在於节俭”十分推崇。

    俭为德之恭,侈为恶之大。

    高殷自认为自己是个仁以厚下、俭以足用之人。

    他虽贵为皇太子,但其实自己的日用花销并不算大。

    此时听闻老吏同他讲,长乐公主汤沐邑之繁庶,再加之自己虽已成皇太子数年之久,还没有过甚么封地食邑,不由得有些失语。

    宁知帝王力,击壤自安贫。

    虽知日后天下都是他的,但此番,人人都比自己富有的感觉并不美妙。

    老吏一直暗中观察着高殷的态度,毕竟是大齐的储君。

    一见高殷面上不自然,老吏多年明目慧眼,早就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儿。

    堂堂太子殿下,犯了孩子气,与自己的阿妹争强。

    只是有些吃味。

    “殿下日后会享天下奉养,内有百揆四岳,外有州牧侯伯。定然更是富庶。”老吏笑道。

    原来纵然是天子之家,贵为储君,也会向寻常庶民一般有孩童之顽气,有那一时稚气。

    “老奴的公主日后,还得仰仗您替她增户扩亩。”

    老吏是公主汤沐邑的属吏,于皇太子面前称自己是公主之奴,并无甚不妥当之处。

    高殷一听,心情如打秋千一般摇摆,此时正喜。

    老吏说的没错,待日后荣登大位,还得是自己这个阿兄,给绍儿和宝儿保驾护航,替他们遮风挡雨。

    添丁扩户,区区小事,更是不在话下。
    第(2/3)页